《中国网信》杂志2024年第11期刊发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王崧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互联网极大拓展了人类生产生活空间,网络空间已成为人类共同的新家园,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和广泛共识。我们要科学把握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大意义和时代价值,弘扬精神内涵,担当历史使命,共同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

深刻领会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大意义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聚焦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议题,深入分析网络空间机遇挑战,系统阐释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方向、重要原则、实践路径,为网络空间实现共同发展、长治久安、持续繁荣指明了前进方向。

这一理念把握社会规律,顺应历史潮流,彰显对信息时代发展方向的深刻洞察。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把握人类经历信息革命的时代机遇,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指明了人类社会休戚与共的大趋势,为世界人民搭乘信息时代发展快车提供了行动指南。

这一理念关切人类福祉、回应世界期待,擘画网络空间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景。当前,全球面临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网络攻击、信息泄露问题层出不穷,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问题日益凸显。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全人类共同价值出发,提倡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回应各国人民在网络空间的普遍诉求,彰显了道义力量,为网络空间发展提供“稳定器”,服下“定心丸”。

这一理念直面时代之问、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理论体系。面对全球互联网领域“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重大课题,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论起点,立足网络空间的客观规律和鲜明特征,聚焦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矛盾问题,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以新的治理观、秩序观、发展观、安全观、文明观等,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这一理念推动创新实践、增进国际共识,成为网络空间繁荣发展的有力指引。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自提出以来,理论体系日臻完善、创新实践不断丰富、国际共识日益扩大,逐步从思想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在这一理念指引下,中国以鲜明的主张、务实的行动,携手多方力量为推进网络空间国际合作、发展繁荣、共同安全注入了不竭动力。

充分认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愿景下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近十年来,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加速普及,网上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技术创新融入千行百业,安全隐患得到有效遏制,多方共治体系稳步推进。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下,新时代的中国网络空间国际合作,不断取得新成绩、实现新突破、展现新气象。

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全球互联互通。

全球网络基础设施按下加速键:截至2024年3月,全球5G基站总量大幅增加,覆盖全球人口的44.8%,5G用户数达到17.5亿;各国加速建设宽带网络,光纤到户渗透率显著提高;全球IPv6部署率在2023年底已达到36.5%;各国卫星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中国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成绩尤为瞩目,2024年,全国5G用户达9.5亿户;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408.9万个;光纤接入占宽带用户比达到96.6%;IPv6活跃用户数7.98亿,在网民中占比73.04%;天地一体化网络建设布局加速落地。网络基础设施不断扩容提速,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夯实了基础。

中国持续与各国开展网络基础设施合作,与周边国家累计建设34条跨境陆缆和多条国际海缆;开展国家顶级域名系统服务平台海外节点建设,覆盖全球五大洲,面向全球用户提供不间断的、稳定的国家域名解析服务;推动北斗系统惠及全球,相关服务及产品已输出到130余个国家。通过网络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真正实现全球网络空间互联互通,让世界变成“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

网上对话共享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中国积极搭建网络文明对话合作平台,通过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等活动,促进各国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同时向全球传递中国的文明交往理念。2023年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邀请国际社会各界围绕人工智能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凝聚在数字时代更好挖掘历史文化时代价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国际共识,共同推动人类文明事业发展进步。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发布了50个各具特色的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城市典型案例,充分展现了广泛开展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的最新实践和探索。

共同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01.jpg

自2014年起,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已连续成功举办十年,成为全球互联网共享共治和数字经济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

互联网作为文化产品的重要载体,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国国家图书馆的“中华古籍资源库”通过国际数字化合作,发布来自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海外机构收藏的中华古籍资源176万幅,打破时空限制,实现古籍资源的集中展示和数字化共享,让世界感受到东方文化恒久弥新的魅力;敦煌研究院基于30余年的敦煌石窟数字化保护工程,推出“数字敦煌”资源库,让全球78个国家的网民足不出户领略敦煌文化。优秀的现代文化产品同样在网络空间大放异彩:从《大国重工》《复兴之路》等16部中国网络文学作品被大英图书馆收录,到覆盖网络文学、网络视频、网络游戏、数字文保、数字音乐等五大类首批45项网络数字版本被中国国家版本馆收藏,这些记录典藏新时代中华文明的生动实践,通过互联网展示中国形象、彰显中国精神、传承中华文明。

数字经济发展推进各国共同繁荣。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基调,数字经济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整体规模持续扩张。据研究机构测算,2022年,全球51个主要经济体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为41.4万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7.4%。其中,中国数字经济规模由2014年的16.2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53.9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时,中国通过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数字经济新模式,为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增长提供有力支撑。2023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2.38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占全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从2015年不到1%,增长到2023年的5.7%,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注入新活力。

数字经济的高速增长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人工智能、芯片制造、边缘计算等信息技术呈现出多元化、融合化发展趋势,催生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涌现并相互促进。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迎来突破性变革,以大模型技术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引领技术革新,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交通、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应用日益丰富。中国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领域位居世界前列,全球60%以上已授权的人工智能专利来自中国,国内完成备案并上线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超过190个,累计用户超过6亿。中国已成为人工智能技术革新与行业落地的重要市场。

共筑安全根基保障世界有序发展。

维护网络安全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挑战和关切。据联合国相关机构统计,制定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的国家数量持续增加,从2020年的107个增加至2024年的132个,其中,有9个非洲国家制定了首个网络安全战略。近年来,中国网络安全领域顶层设计加快推进,颁布实施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出台《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等规章政策,基本构建起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体系的“四梁八柱”。

中国积极履行国际责任,拓展和深化网络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伙伴关系,发布《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提出《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发起“中非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倡议”等,加强网络安全应急响应国际合作,共同打击网络犯罪和网络恐怖主义,维护网络空间安全、有序发展。

完善治理体系促进网络公平正义。

全球网络空间局势复杂敏感,网络治理形势严峻多变。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尊重网络主权为基础,强调全球合作,共同应对网络空间治理挑战。中国发布《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与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共同发表《中阿数据安全合作倡议》,以及金砖五国达成《金砖国家网络安全务实合作路线图》,都是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为推动全球治理开展的积极探索,广泛凝聚了以合作解决纷争、促进共赢的国际共识,推动更多国际组织、主要国家和地区围绕数据跨境流动、新兴技术、数字贸易等重要议题,开展全球区域和双多边合作。

2024年7月,第7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中国主提的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140多国参加决议联署。该决议作为联合国首份关于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既彰显了中国积极维护联合国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中的核心作用,推动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的鲜明立场,又充分反映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的核心要义,顺应了广大会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热切期待,是中国在联合国平台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又一重大举措。

共同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02.jpg

2024年7月,第7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中国主提的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

共同谱写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篇章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互联网日益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动能、维护安全的新领域、文明互鉴的新纽带。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向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强调共同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提出倡导发展优先、倡导安危与共、倡导文明互鉴,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同。2024年9月3日,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在北京召开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理论研讨会,总结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以来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探讨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的深刻内涵、重大意义和时代价值。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坚持以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共同谱写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共同构建繁荣开放的网络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我们要把握这一历史契机,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面向未来,各国应采取更加积极、包容、协调、普惠的政策,提升互联网接入水平,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反对“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努力把互利合作“蛋糕”做大,推动网络空间繁荣。

二是坚持安危与共,共同构建安全稳定的网络空间。面对持续蔓延的网络安全威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维护网络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各国应该携手努力,共同遏制信息技术滥用,反对网络监听和网络攻击,反对网络空间军备竞赛”。面向未来,各国应增强网络空间战略互信,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携手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和网络恐怖主义,妥善应对、有效化解由于网络信息技术进步引发的风险与挑战,共同建设安全稳定的网络空间。

三是坚持平等对话,共同构建公平正义的网络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国际网络空间治理,应该坚持多边参与、多方参与,由大家商量着办”。面向未来,要尊重网络主权,尊重各国互联网发展道路和治理模式,反对网络霸权主义。重视和照顾各国合理关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化解分歧,不能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发挥联合国在网络空间国际治理中的主渠道作用,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构建网络空间良好秩序。

四是坚持共建共享,共同构建包容普惠的网络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现代化应该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互利合作的现代化、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面向未来,要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向善,缩小数字鸿沟,实现共同繁荣。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应共建共享网络基础设施,增进网络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携手提升公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共同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03.jpg


来源:《中国网信》2024年第11期

投稿:zhongguowangxin@vip.sina.com